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高清

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全称《京师至德观主孟法师碑》。唐代正书碑刻。褚遂良书贞观十二年(638)刻,碑石佚次,仅有清代李宗瀚藏唐拓本传世。册共二十面,每面四行,满行九字,凡七百六十九字

王世贞称:“波拂转折处,无毫发遗恨,真墨池中至宝也。”王世懋跋称:“质若敦彝,雅若天球,……精神烨烨,妙得八分古意,……是褚择笔书也。”有文明书局、有正书局影印李宗瀚本,临川李氏石印本。


褚遂良写《孟法师碑》时四十七岁,是他的中期作品。《雁塔圣教序》,是他五十八岁之作。

孟法师碑,全称《京师至德观主盂法师碑》。唐代正书碑刻。褚遂良书,贞观十二年(638)刻,碑石佚,仅有清代李宗瀚藏唐拓本传世。册共二十面,每面四行,满行九字,凡七百六十九字。褚遂良写《孟法师碑》时四十七岁,是他的中期作品。,有明代王世贞、王世懋,清代王澍、王文治、李宗瀚等人跋记。此碑书法质朴,与《雁塔圣敦》之空明飞动不类,运笔多隶法,与《伊阙佛龛》相近。用笔轻重虚实、起伏顿挫均富于变化,结体疏密相间,顾盼照应,章法缜密而气势流动。李宗瀚评曰:“遒丽处似虞,端劲处似欧,而运以分隶遗法,风规振六代之余,高古近二王以上,殆登善早年极用意之作。”在创立唐代楷书新的风范上,褚遂良是影响很大的。唐李嗣真《书后品》讲:“褚氏临写右军,亦为高足。丰艳雕刻,盛为当今所尚。但恨乏自然,功勤精悉耳。”这段话反映了褚书在当时风靡的情况及其不足之处。有文明书局、有正书局影印李宗瀚本,临川李氏石印本。

然碑石久佚,现存宋拓孤本凡二十页,每页四行,计七百七十字,文不全,较全文犹少投井下石百余字。由孤本为清道光年间的李宗瀚所收藏,为《临川四宝》之一。后流入了日本。

《孟法师碑》的书法汲取了欧阳询的刚健险劲,虞世南的典雅宽和,融欧虞为一体,而是融入自己的秉性气质,著意出新。

此碑一改欧虞结字取纵势的特色,而为纵横兼顾且以模为主,汉隶的波挑之意和隋碑的润达之态,经作者气血精神的运化,已烙上了自己的印痕。

《孟法师碑》为褚氏四十七岁时所写,虽尚未形成典型的风格,但其日后细骨丰肌,飘逸妍丽的风彩和特色已在此碑中有所流露。


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高清



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高清



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高清



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高清



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高清



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高清



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高清



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高清



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高清



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高清



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高清



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高清



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高清



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高清



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高清



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高清



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高清



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高清



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高清



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高清



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高清



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高清



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高清



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高清

孟法师碑铭释文全文


观夫太阳始旦。指崦嵫其若驰。巨川分流。赴渤澥而不息。是以至人无己。先天地御六气。列仙神化。隘宇宙而遗万物。与齐鲁缙绅。束名教于俄景。汉魏豪桀。殉荣利于穷途。何异乎蜉生于崇朝。争长于龟鹤。秋豪出于未兆。计大于崐阆者哉。若廼岱山龙驾。传神丹之秘決。秦都凤祠。流洞箫之妙响。用能延颓年于昧谷。振朽骨于玄庐。白玉之简。祈西王而可值。青云之衣。师东陵而易袭。岂非度世之宝术。登遐之妙道焉。

法师俗姓孟氏。讳静素。江夏安陆人也。其先徙里成仁。继迹于孔墨。冬筍表德。齐声于曾闵。是以贻则当世。锡类後昆。轩冕之盛。既富于天爵。贤明之质。独表于仙才。固以轶仲躬之弈(下缺)。

(上缺)虞而已哉。幼而慕道。超然拔俗。志在芝桂。譬刍豢于糠秕。心系烟霞。方绮罗于桎梏。既而初笄云毕。迨吉有典。懿戚託继世之援。慈亲割相离之情。千金甫陈。百两将戒。法师凌霜之操。必守节于玄冬。匪石之诚。誓捐生于白刃。素槩难夺。嘉礼遽寝。乃脱屣通德之门。绝景集灵之馆。虔修经戒。长甘蔬菲。漱元气于停午。思轻举于中夜。若夫金简玉字之余论。玄牝道枢之妙旨。三皇内文。九鼎丹法。莫不究其条贯。犹登山而小鲁。践其户庭。若披云而见日。允所谓天挺才明。人宗模楷者已。

随高祖文皇帝闻风而悦。征赴京师。亦既来仪。居于至德之观。公卿虚己。士女翘心。于是高视神州。广开众妙。悬明镜于讲肆。陈鸿钟于灵坛。著录之侣。升堂者比迹。问道之客。及门者成群。虽列星仰天津。众山之宗地轴。未足以喻也。

我高祖以大圣缔基。功踰覆载。皇上以钦明纂历。道冠犠农。崇三清以纬民。怀九仙而济俗。天地交泰。中外和平。法师维持科戒。弘宣经典。时历夷险。怀赵璧而无玷。年殊盛衰。鼓吴涛而不竭。迹均有待。心叶无为。循大小于天倪。既齐椿菌。忘寿夭于物化。宁辩彭殇。而灵气有感。仙骨夙著。金液方授。驾白龙而不反。玉棺遽掩。望青鸟之来翔。以贞观十二年七月十二日。遗形而化。春秋九十有七。颜色如生。举体柔弱。斯盖仙经所谓尸解者也。冕旒惜道门之梁坏。缙绅悼人师之云亡。固以恩侔徹乐。悲踰辍相。有敕赐以赙(下缺)。

(上缺)迹。霞举玉京。云开金液。飞廉先路。句芒奉璧。形表丹青。声流金石。玄风谁纂。允属贤明。翟衣绝志。鹤御依情。栖心大道。投蹟长生。三山可陟。九转方成。灵化人间。高(下缺)。
(所据底本为文物出版社《唐禇遂良书孟法师碑》,盖清临川李宗瀚藏本。)

集评:

明王世贞:褚公以贞观十六年书,时尚刻意信本,而微参以分隶法,最为端雅,饶有古意,波拂转折处,无毫发遗恨,真墨池中至宝也。
明王世贞:此《孟法师碑》,乃中书侍郎岑文本文,谏议大夫褚遂良书也。首脱“唐京师至德观主”七字,尾脱年月衔名三十三字,碑叙脱百余字,词脱二十七字,当是割裱后历世久远,贉池零落故耳。第的然唐刻搨本,波拂转折处无毫发遗恨,真墨池中至宝也。考褚以贞观十六年书时,尚刻意信本而微参以分隶法,最为端雅饶古意。(《弇州山人续稿》)
明 莫是龙:《孟法师碑》,东坡赏评云:褚河南书,清远萧散,微有隶体,正谓此帖也。(《莫廷韩集》)
清 李宗瀚:遒丽处似虞,端劲处似欧,而运以分隶遗法,风规振六代之余,高古近二王以上,殆登善早年极用意之作。

褚遂良简介

褚遂良(596-659),唐朝著名书法家。他的书法,初学虞世南,晚年取法钟繇、王羲之,融汇汉隶,丰艳流畅,变化多姿,自成一家。与欧阳询、虞世南、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。相传虞世南死后,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。魏征称赞说:“褚遂良下笔遒劲,甚得王逸少体。”魏征认为,他对王字理解的深刻,有辨认王字真伪的能力。他的传世书迹有楷书《孟法师碑》、《雁塔圣教序》、《伊阙佛龛》。
在唐初书家四巨头中,褚遂良算是晚辈了,其书体学的是王羲之、虞世南、欧阳询诸家,且能登堂入室,自成体系。其特色是善把虞、欧笔法融为一体,方圆兼备,波势自如,比前辈更显舒展,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。李世民曾以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示褚,让他鉴别真伪,他无一误断,足见他对王的书法研习之精熟。
褚遂良书法由于继传统而能创格,《唐人书评》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“字里金生,行间玉润,法则温雅,美丽多方”,连宋代不以唐书为然的大书画家米芾也用最美的词句称颂他:“九奏万舞,鹤鹭充庭,锵玉鸣珰,窈窕合度”,以表明褚的字体结构有着强烈的个性魅力。
初唐四大书家之一
从汉代到唐代的六百余年间,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伟大的书法家。在晋代,被后人尊为书圣的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留下了他们情驰神纵、超逸优游的作品。随后,宋、齐、粱、陈的书家,依然继续着他们的遗风。而此时的北部中国,却在一种宗教意识的推动下,独创了一种与文人书法相对的——即与玄妙的、简约的、清淡的、平和的书风相对的那种雄浑、博大、壮硕、朴拙的书风。南北朝分裂局面的结束,隋朝的建立特别是唐朝的建立,使书法艺术南北相峙的风格,亦合流在一起。
公元618年,强大的唐王朝建立。随着政治、文化与经济的复兴,书法艺术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。如果我们从书法史的角度瞻前顾后,那么,在汉魏,艺术风格过于质朴;在两晋,又太变幻莫测;宋人书法艺术风格又以老成为倾向:而元、明、清的书法,似乎每况愈下。只有唐代,才在书法中表现出那典雅、华贵、丰满和情韵的成熟的美。每当我们面对唐人书法作品时,不禁惊诧于唐人书法的完整性与典型性。唐代书法家因此和晋朝书法家一起,被后人称为“晋唐传统”。他们是:钟繇、王羲之、王献之、智永、虞世南、欧阳询、褚遂良、颜真卿、柳公权等人。在这个传统之中,褚遂良占着异常重要的位置。从某方面来说,他对后世的影响可能比任何一家的贡献都要大。



相关文章: